别再误解试管婴儿!这些谣言该破除了
小李夫妻婚后三年都没怀孕,去医院检查后,被诊断为不明原因不孕症。后来,他们通过试管婴儿技术,成功迎来了宝宝。可小李的公公婆婆却始终对孩子不亲近,一次深入沟通后,小李才知道,公公婆婆竟然一直以为试管婴儿是别人的孩子!其实,试管婴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每年帮助成千上万不孕不育的夫妻圆了亲子梦。但很多人对它还是一知半解,甚至存在诸多误解。下面,咱们就一起来打破这些迷思!
试管婴儿可不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孩子。它的学名是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(IVF-ET)。简单来讲,医生先帮准妈妈促排卵,或在自然周期卵泡成熟时,取出卵子,同时让准爸爸取精。然后,在实验室里让卵子和精子结合,形成胚胎。经过 2 到 6 天的早期培养,再将胚胎移植回准妈妈的子宫里。所以,试管婴儿继承了爸爸妈妈的基因,和自然受孕的孩子一样,在妈妈的子宫里长大。
试管技术分一、二、三代,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一代就比前一代更高级。它们各有适用范围,没有绝对的优劣。
第一代试管婴儿,也就是常规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,适用于输卵管阻塞、男方少弱精等原因导致的不孕。第二代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(ICSI),适合重度少弱畸精症、逆行射精症等患者。第三代叫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(PGT),能阻断遗传性疾病的传递,适合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夫妻。
因此,准爸妈在选择时,千万别盲目追求 “更高级” 的技术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很多准妈妈在做试管婴儿时,最担心促排卵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其实,在治疗前,医生会对夫妻双方进行全面检查,排除不适合的人群,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促排方案。在促排过程中,医生会严格控制用药,通过 B 超和激素监测卵泡发育,及时调整用药。
少数准妈妈可能对促排药物比较敏感,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,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但大部分 OHSS 都能自愈,只需接受支持治疗和监测。如果情况严重,及时和医生沟通,积极治疗就能缓解症状。而且,促排卵不会提前消耗卵泡,也不会导致卵巢早衰。
试管婴儿移植后的成功率受胚胎质量、年龄、母体等多种因素影响。目前,试管婴儿的临床妊娠率在 30% 到 60% 之间,并非百分百成功。不过,还有一个更客观的指标 —— 累积活产率,即一次促排形成的所有胚胎都移植完后,成功生育的几率。如果准妈妈一次促排卵能获得足够的卵子,就能增加成功分娩的机会。所以,移植失败的准妈妈别灰心,调整好身体和心情,准备下一次移植。
很多久备不孕的夫妻,都想通过试管婴儿解决问题。但实际上,试管婴儿有严格的适应证,不是想做就能做的。医生会根据病因诊断,为不孕不育夫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部分夫妇通过健康咨询、生活方式调整和生育指导,就能自然受孕,不需要做试管婴儿。大约只有 5% 的夫妇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。
试管婴儿宝宝的健康和智力发育,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。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,结果显示,从出生到 18 个月龄、12 到 45 个月龄、5 岁、6 到 13 岁,试管婴儿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自然受孕宝宝没有明显差异,在智力发育和学校表现方面也没有区别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未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,会越来越健康。
试管婴儿技术并不神秘,它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。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这项技术,少一些误解,多一些理解。让每一个渴望孩子的家庭,都能实现梦想。